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10月24日—28日,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举办的“传承中国文化,绽放巾帼风采——‘天才妈妈’赋能女性发展特别呈现”活动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顺利举行。天才妈妈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来宾浪漫约会,共庆中国妇女十三大的召开。
10月25日,中国妇女十三大的代表们来到活动现场,观看非遗展览、体验非遗手工艺。
在一件件精美的非遗手工艺作品面前,大家忍不住赞叹非遗技艺之精美、为非遗点赞,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好,让大家在城市就可以集中观赏到多种非遗手工艺,促使公众更好地了解非遗,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。
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、贵州省黔南州妇联主席艾力薇,热情地为各位代表介绍马尾绣、扎染手工艺。她表示,黔南州妇联聚焦妇女发展,凭借马尾绣、苗绣、蜡染、枫香染等妇女民族特色手工产业优势,积极争取中国妇基会公益项目,已建设5家梦想工坊,项目从带头人能力培训、设计师创意支持、传统纹样创新应用、销售渠道拓展、线上线下宣传推广等多种渠道赋能手工艺女性。
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张留凤是天才妈妈河南汴绣梦想工坊的带头人,她表示,自己作为一名传承人,想让绣娘针尖上的艺术得到更多人欣赏,用手工刺绣的方式让绣娘获得稳定的收入,在家门口拥有一技之长,既可以陪伴孩子又可以在家就业,也可以成为让女性自信骄傲的榜样。“天才妈妈”项目用这样的方式把手工艺带到北京让更多人看到,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宣传方式。
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,多种非遗形式蕴含的文化传统,广泛地维系着大众的文化价值取向,坚定文化自信、推进非遗保护,是我们应当肩负起的责任。
很多少数民族曾经没有自己的文字,常常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记录生活里的所见所得,非遗手工艺便是记录的一种常见载体。手工艺妇女们把民族迁徙时经过的河流山川、做农活时看到的花鸟鱼虫,以及民族信仰、神话,都做成美丽的纹样表达出来。
每一项民族技艺的背后,都饱含着民族之美;每一项年轻化的演绎,背后都蕴藏着天才妈妈们一路走来的故事。她们用手中的针、线、画笔、蜡刀,勾勒她们看见的风景与自由,而我们则看见了世代传承的痕迹,看见情感的寄托,看见了中华文化的力量。
原生是一种难以替代的魅力,正如独具民族特色与真实自信之美的天才妈妈本身。除了非遗作品的鉴赏,这一次妈妈们还把自己的日常“搬”进了活动现场,带领来宾们进行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体验。
河北布糊画梦想工坊的刘海艳一边熟练地进行描画和粘贴,一边对布糊画手工艺的历史娓娓道来。
贵州马尾绣梦想工坊的潘正永灵活地将马尾毛和丝线捻成一股,绣花针在绣片上穿梭,讲述着水族古老而神秘的文化。
苗绣梦想工坊的潘施妹身着苗族节日盛装,向公众展示苗族老绣片,并讲述蝴蝶妈妈和脊宇鸟的故事。
农民画梦想工坊的张明云手执画笔描摹勾勒,用一幅幅画面质朴、色彩明快的农民画,将她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淋漓尽致地表达。
一针一线、一笔一墨,将非遗手工艺生动形象地呈现于众人面前,现场来宾们忍不住连连赞叹并亲身体验非遗技艺,甚至还有不少人当场下单给予手艺人订单支持。
在这个富有非遗艺术与创意的场域,来宾们不仅近距离感受到了各种非遗手工艺的魅力,并注入了更多维度的趣味与思考。
活动期间,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、长江商学院、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、中国国际商会、中国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等单位积极组织员工参与,5场“妈妈的手工课”给了来宾们更加深度参与体验非遗的机会。在手艺人和天才妈妈们妙趣横生的讲解下,苗族剪纸、东丰农民画、丰宁布糊画等非遗手工艺,化成了一段段神秘的传说、一幅幅瑰丽的图纹,妙不可言。
课堂上,无论是参与体验的大朋友们还是小朋友们,都被充分调动起好奇心与求知欲,积极提问、互动。很多体验者表示,非遗手工艺看似简单,但真正体验后才了解到手工艺人的那份坚守和传承是多么难能可贵。
非遗技艺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,但在手工课材料包的辅助下,即便是小朋友,也能顺利完成一幅漂亮的非遗手工作品,甚至碰撞出新的创意火花。在增强亲子家庭的文化理解和认同感的同时,也让孩子们了解了非遗,播下了传承非遗的种子。
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董葵表示,古老的非遗技艺非常有文化价值,嵌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,我们应该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,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具有应用价值,并通过传承弘扬非遗,让更多妇女实现人生梦想。“天才妈妈”项目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,通过多种途径赋能非遗手工艺女性,助力她们走出家乡,走进城市,走向世界,希望更多机构和公众参与到推进非遗保护、文化传承和女性可持续发展中来。
在这次“传承中国文化,绽放巾帼风采——‘天才妈妈’赋能女性发展特别呈现”活动上,天才妈妈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向时代展现了女性手工艺人的风采,也希望每一个参与的你,能充分汲取这份不断前行的力量和勇气,拥抱未来的自己!(钟蕾蕾 周雨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