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带状疱疹(俗称:缠腰龙、蛇缠腰、生蛇等)是一种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,超过90%的成人体内潜伏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。大约1/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。中国每年的带状疱疹病例数可能超过600万例。其中,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。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,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,病情也更严重。即使身体健康,中老年人50岁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仍会陡然增加。
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带状疱疹,因为这是一个具有普遍人群易感性的疾病。2月24日-3月2日为第四届带状疱疹关注周,在以“预防带状疱疹,健康中国家”为主题的科普采访中,四川疾控、皮肤科、心内科、社区等多领域专家一起,围绕带状疱疹的疾病负担、高风险人群(50岁及以上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)、疾病预防和管理等重点话题展开讨论,提升全社会对疾病风险的认知,促进主动健康和预防先行,推动健康老龄化,共筑“健康中国家”。
年龄越大、越容易被盯上 50岁以上高危人群需早防
“年龄越大、越容易被带状疱疹‘盯上’,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。”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朱艳灵表示,带状疱疹患者最难熬的不是皮肤上的疹子,而是神经痛。这种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,让人吃不下、睡不着,连衣服蹭到皮肤都像针扎一样。对于带状疱疹,我们很多中老年朋友总觉得忍忍就过去了,结果拖得越久,神经损伤越重,治疗也变得非常麻烦。像带状疱疹这类疾病,我们建议是防比治更重要。较为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接种疫苗,同时保持规律作息、适度锻炼、调节情绪等健康习惯。如果已经患病,千万别硬扛,越早发现,越早治疗,越能有效避免后遗神经痛的发生。”
糖尿病遇上“缠腰龙”,慢性病患者的免疫防线告急
慢性病人群也是带状疱疹的高风险人群。相比于一般人,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慢性肾脏疾病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6-41% 。一旦发生感染,有可能导致原有慢性病加重,出现临床不良健康结局甚至增加死亡风险,增加医疗资源消耗。以糖尿病为例,糖尿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26%。罹患后,不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险升高,且神经痛更为严重和持久,同时还会影响血糖控制,造成糖尿病管理难度增加。
“以糖尿病为例,糖友本身就有神经损伤,感染带状疱疹就像火上浇油,出现神经痛的风险大大增加。很多老糖友痛到没办法,拿止疼药当饭吃,最后只能做神经根阻滞,这样一来痛是暂时避免了,但是身体也变得麻木了,连水温不温,烫不烫,都摸不出来。此外,发生带状疱疹后,这些患者的血糖会一直处于应激的状态,像坐过山车,血压也难稳住。很多患者在得了带状疱疹之后,不仅忍痛错过了带状疱疹抗病毒治疗的黄金72小时,落下严重的后神经痛,甚至还会使用土方法自行诊断。我有一个患者就是他发现长水疱了,先用50度的高度白酒消毒,消毒完了之后自己又用针尖把水疱挑破,最后造成了大面积的感染。”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姚婷称,目前带状疱疹和流感一样都可以通过疫苗助力预防。此外,她呼吁广大糖友,当感觉可能得了带状疱疹,随时来门诊做进一步的诊断。
1.2万家庭医生编织防护网,四川以家庭为单位筑牢中老年人防线
家庭的健康是构建“健康中国”的最小单位,健康问题牵一发而动“全家”,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轨迹。因此,远离疾病困扰,要紧抓“以家庭为单位”和“预防先行”两个切入口。
四川省因地制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,提升中老年群体包括带状疱疹在内的各类疾病防护意识。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主任医师刘家洁表示:“线上,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广播、电视、公众号、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手段,定期推送通俗易懂、图文并茂的疾病预防知识,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中老年人的关注。我们中心还上线了‘四川预防接种’微信公众号,这是我们省唯一官方预防接种公众号平台,可以同时为儿童和成人疫苗接种提供各种服务。线下,我们经常跟社区一起开展各种趣味活动、讲座来增加大家的知识。我们希望能采用更多更好的宣传方式,让更多的人了解疾病预防知识,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”
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,而疫苗是特异性预防疾病、主动健康最主要的手段之一。接种疫苗可以通过预防感染帮助缓解老年人伴发的慢性病进展,改善患者生活质量、延长寿命。因此,中老年人要增强疫苗接种预防疾病意识,主动到家门口的社区做好健康咨询,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接种流感疫苗、肺炎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。(光明网 庞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