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,如何让权威、实用的健康知识有效抵达偏远地区,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。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夏世文在接受采访时指出,面对偏远山区存在的“信息鸿沟”,健康科普工作应借鉴医疗分级诊疗模式,建立“分级科普”体系,激发基层医务人员的科普主动性,利用“级联效应”实现知识的精准传播与扩散。
夏世文剖析了偏远地区家长面临的现实困境。“虽然我们整体信息化程度非常高,但在偏远山区,人们主动获取并甄别有效知识的能力依然不足。”他指出,当地家长往往面临三重难题:一是无法从海量信息中辨别真伪;二是对疾病可防可控及最新进展缺乏了解;三是甚至不清楚该用什么关键词去搜索所需知识。 这使得他们难以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信息便利。
面对这一挑战,夏世文提出了解决方案——让科普像医疗一样“分层级”。他强调,破解困境的关键力量在于基层医务人员。“第一步,是要让县级、乃至更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树立起科普意识。他们最了解当地的实际状况和群众需求,其科普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是无法替代的。”
他生动地将有效的科普传播比喻为病毒的“级联效应”,形成一种良性扩散。“当你帮助了一个人时,这个人可能会再告诉四个人。通过这种口口相传的模式,在一个县城范围内,针对某种疾病的科学认知很快就能建立起来。”夏世文相信,当每一位基层医务工作者都成为健康知识的“播种机”,点点星光终能汇聚成照亮偏远地区的璀璨星河。
“在婴幼儿健康科普领域,我们的挑战是如何让复杂的医学概念变得让家长不仅听得懂,更能记得住、用得上。传统科普方式往往难以满足现代家长对信息获取的多元化需求。为此,我们正积极探索创新路径,通过沉浸式体验和可视化内容,让科学育儿理念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场景。”夏世文总结道。(钟蕾蕾 周雨涵)